麻疹的治疗

出处:jygcdc 浏览次数: 1次 发布时间:2007-12-10 11:17:27
对麻疹病毒至今尚未发现特异的抗病毒药物,故治疗重点在加强护理,对症处理和防治并发症。
一、对症处理
1、应卧床休息,单间隔离,居室空气新鲜,保持适当温度和湿度,衣被不宜过多,眼、鼻、口腔、皮肤保持清洁。饮食宜富营养易消化,并应多喂温开水。不可忌嘴,恢复期尚应加餐。
2、高热时以物理降温为主,也可服用小量退热剂,切忌退热过猛引起虚脱,加重病情。  
   3、咳嗽剧烈时给镇咳祛痰剂。  
4、烦躁不安时可用苯巴比妥类药物。  
   5、经口补液量不足时应静脉输液,但应注意输入量和速度,以免增加心脏负担。
6、体弱病重者可早期肌注丙种球蛋白和胎盘球蛋白。近年报告给麻疹病人补充维生素A,一次10万~20万IU口服,可减轻病情,使病死率下降。
  二、并发症治疗
  1.肺炎 按一般肺炎处理,继发细菌感染选用抗菌药物,重症可考虑短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。进食少适当补液及支持疗法。
  2.喉炎 保持居室内一定湿度,并用蒸气吸入,一日数次,以稀释痰液。除选用合理抗生素外,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减轻声门下水肿,常用泼尼松每日1mg/kg口服,重者用地塞米松每日0.2mg/kg静点。个别严重呼吸道梗阻者,必要时行气管切开。
  3.心血管功能不全 心力衰竭时及早应用毒毛旋花子甙或毛花强心丙治疗,可同时应用速尿利尿。控制补液总量和速度,维持电解质平衡,必要时用能量合剂(辅酶A、三磷酸腺苷、细胞色素C)及维生素C静脉滴注,以保护心肌。循环衰竭按休克处理。
4.脑炎 处理同病毒性脑炎,重点在对症治疗。高热者降温,惊厥时用止惊剂。昏迷者加强护理。目前对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无特殊治疗。 
三、中西医结合治疗
前驱期初热时,可用宣毒发表汤或升麻葛根汤加减,以辛凉透表,驱邪外出;外用透疹药(生麻黄、莞荽子、西河柳、紫浮萍各15克)放入布袋中煮沸后在床旁蒸薰,或稍凉后以药汁擦面部、四肢,以助出疹。出疹期宜清热解毒透疹,用清热透表汤,重病用三黄石膏汤或犀角地黄汤。虚弱肢冷者用人参败毒饮或补中益氯汤。恢复期宜养阴清热,可用消参麦冬汤或竹叶石膏汤。
  1. 麻疹为病毒引起的传染病,目前尚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,因此主要采用中药治疗。中医治疗麻疹一般按病程的不同阶段,进行辨证论治。常用透疹、清热、解毒等治法,使疹毒外透,从而减轻临床症状,减少合并症的发生。同时配合西医对症疗法,但不宜早期滥用抗生素。  
    2. 麻疹合并肺炎是最常见的并发症,应选用敏感、足量的抗生素以控制感染。同时用中药以清热解毒,宣肺止咳之法治疗。中西药合用,以协同发挥治疗作用。对麻疹并发喉炎、脑炎、心肌炎等并发症,均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措施。 
    3.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,中药野菊花、大青叶、板蓝根、金银花、黄芩等,不仅具有抗病毒作用,而又能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,改善微循环,从而有利于机体对麻疹的代偿和修复,促进疾病康复。
  在治疗上,以宣透解毒为总原则,并根据发病过程中各不同阶段的不同证候,分别采用透发、解毒、养阴等法。对于疹发不畅,邪毒内陷之逆证,则宜清热解毒,以达邪外出。本病治疗,重在透发。麻毒外透,则邪有所出,以防他变。在治疗中按出疹时期,分段辨治。疹前期以透为主,出疹期以清为主,疹回期则以养阴为主。但应注意透发防耗津液,清热勿过犯寒凉,养阴忌滋腻留邪。
    四、治愈
  症状消失,皮疹消退,体温正常3天以上,血象恢复正常。有并发症者应待并发症基本治愈,方可出院,出院后须随访复查。